給小學生的物理科學繪本|物理好好玩1-4冊 – Rubee 親子共讀

一聽到「物理」這兩個字,對應很多人來說可能會聯想到很艱深,甚至感到害怕。 但其實很多物理的科學理論就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。 【物理好好玩】系列中的四本繪本就是用簡單的文字和圖解,來跟小學生解釋抽象但重要的基礎物理概念。  原本抽象難懂的原理變得淺顯易懂,了解這些科學原理如何應用在生活當中,幫我們解決了許多難題,讓生活變得更好! 因為取材都來自日常用品,所以孩子很容易可以邊看書,邊動手做做看,從遊戲過程中,提升科學素養。

★四大主題,扣合國小自然課程:
✔水的密度﹙國小中年級﹚
✔光波的原理﹙國小中年級﹚
✔磁鐵的性質﹙國小中年級﹚
✔簡單機械的科學原理﹙國小高年級﹚

《好玩的密度:能漂浮和不能漂浮的物體》

文/圖: DAVID A. ADLER,安娜․瑞夫(ANNA RAFF),張東君譯,字畝文化
版本: 中文 / 精裝 / 22cm x 28cm
適讀年齡: 7-9歲
關鍵字: 物理科學、實驗、自然科學、STEAM
購書連結:連結

「水的特性」是小學中年級自然課程學習的重要概念,想進一步瞭解水的密度嗎?透過比較物體和水密度之間的關係,建立「密度才是影響能否在水面漂浮」的最重要概念。

導讀:

地球表面2/3的面積被水覆蓋,如果不想被水阻礙,而能自由的在陸地上行動,除了搭飛機,就只能靠船來渡河、穿越海洋。一艘船載了很多人,仍可以自由在水面航行。不過,船上的乘客丟一顆小石頭到水裡,小石頭卻會下沉。如果把硬幣丟入水中,會沉下去,但是將寶特瓶裝入一些水增加重量,卻能浮在水面。

將一些物品丟入水中,有些能浮起來,有些卻會沉下去。進一步比較這些物品,大小、形狀和重量都不一樣,但比較重的不一定會沉下去,反過來說,輕的也不一定會浮起來,可見「重量」並非影響水中漂浮的關鍵因素。

那麼影響物體能否漂浮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呢?將一張鋁箔紙捏成鬆鬆的球狀,放進水中會漂浮起來,但如果將這團鋁箔再捏緊實之後,再放進水中,它就沉下去了。可見,物體緊密的程度,才是影響漂浮的主要關鍵,用科學術語來說就是「密度」。

密度對國小學生而言是個抽象的名詞,並不容易瞭解,在《好玩的密度:能漂浮和不能漂浮的物體》這個繪本中,作者用淺顯易懂的文字和精心繪製的圖畫,搭配許多生活中唾手可得的物品,有系統的導引孩子,認識抽象的密度概念,再透過比較物體和水密度之間的關係,建立「密度才是影響能否在水面漂浮」的最重要因素。

《好玩的光波:折射和反射》

文/圖: DAVID A. ADLER,安娜․瑞夫(ANNA RAFF),張東君譯,字畝文化
版本: 中文 / 精裝 / 22cm x 28cm
適讀年齡: 7-9歲
關鍵字: 物理科學、實驗、自然科學、STEAM
作者其他作品:
購書連結:連結

探討與「光」有關的問題。光看得見,卻又摸不到﹔好像有,卻不是很具體存在。光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物體有各式各樣不同顏色?為什麼站在陽光下會出現影子?

導讀:

小學中年級的自然科學課程中,探討了與「光」有關的問題。光看得見、卻又摸不到,好像有、卻不是很具體存在。光波,是太陽的能量,以光線的形式傳送到地球。透過小實驗,將了解「光波以直線前進」「無法穿透不透明的物體」「反射與折射的原理」,光波特性的最重要概念。

每天清晨,隨著太陽的升起,陽光趕走了黑暗、照亮大地,讓我們看清楚四周環境,看似平常的「光」,有很多你可能不知道的祕密。
比如:一張開眼,我們就能看到光,但我們看到的陽光,其實是八分鐘前離開太陽的,這是因為地球和太陽距離非常遙遠的緣故。

還有,陽光是一種能量,可以被綠色植物吸收,用來製造供給植物生長所需的養分。植物被食用後,它的能量也跟著轉移給動物或人類,所以,太陽的能量以光線的形式傳送到地球,是所有生物主要能量來源。

為什麼站在陽光下會出現影子?為什麼物體有各式各樣不同顏色?這個現象跟下雨後的彩虹有關嗎?為什麼直的吸管放入水中看起來像折斷了,取出後卻還是直的?鏡子可以反射光線,也可以看見自己的影像,這是什麼科學原理?

《好玩的磁性:相吸或相斥》

文/圖: DAVID A. ADLER,安娜․瑞夫(ANNA RAFF),張東君譯,字畝文化
版本: 中文 / 精裝 / 22cm x 28cm
適讀年齡: 7-9歲
關鍵字: 物理科學、實驗、自然科學、STEAM
作者其他作品:
購書連結:連結

扣合國小中年級自然科學課程,探討磁鐵的性質。磁鐵具有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特性,不用接觸就能產生磁力的作用,透過磁鐵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,各種電器設備才能正常運作。

導讀:

小學中年級的自然課程中,開始探討「磁鐵的性質」:「磁鐵具有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特性」、「磁鐵不用接觸就能產生磁力的作用」,了解透過磁鐵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,讓各種電器設備正常運作這件重要的事。

早在幾千年前,人類就懂得使用磁鐵來辨認方向。隨著科技不斷創新進步,磁鐵的應用也愈來愈廣泛,在許多3C產品中,如手機、電腦或平板中都可以找到它。現代人幾乎離不開3C,沒有磁鐵,這些物品就無法發揮正常功能,只是個空殼。由於它的重要性,小學中年級開始學習的自然科學課程中,就有一章的單元是探討磁鐵的性質。

磁鐵能被廣泛應用,是因為它具有許多與眾不同的特性。首先,如果磁鐵在自由旋轉的情況下,靜止時會固定指向南、北兩個方向,羅盤或指北針就是應用這個特性製作的工具,在沒有GPS的時代,指北針是人類旅行時重要工具。不知道你是否想過,為何指針會固定指向同樣方向呢?為何不是固定指向東西呢?

此外,磁鐵具有相互吸引或排斥的特性,且不用接觸就能產生磁力的作用,透過磁鐵相吸或相斥的作用力,各種電器設備才能正常運作。
磁鐵分為永久和電磁鐵兩大類,永久磁鐵的磁性一直存在,電磁鐵則是通電後才產生,除此之外,兩種磁鐵還有哪些差異呢?

《好玩的機器原理:輪子、槓桿、滑輪》

文/圖: DAVID A. ADLER,安娜․瑞夫(ANNA RAFF),張東君譯,字畝文化
版本: 中文 / 精裝 / 22cm x 28cm
適讀年齡: 7-9歲
關鍵字: 物理科學、實驗、自然科學、STEAM
作者其他作品:
購書連結:連結

扣合國小高年級自然科學課程,學習簡單機械的科學原理。

導讀:

小學高年級的自然課程中,學習「簡單機械的科學原理」,比如「斜面」、「輪子與輪軸」、「槓桿」、「滑輪」等利用科學原理將簡單的機器應用在生活當中,原本抽象難懂的機械原理概念,變得淺顯易懂,易於了解。

人類雖有萬能的雙手,但力氣有限,搬不起太重的物品。聰明的我們懂得應用科學來解決問題,向是使用平緩的「斜面」,可以輕易的將比身體重許多的物品搬上高處。相同的原理也運用在無障礙坡道上,在不需他人幫助的情況下,使用輪椅的人也可以順利上下。斜面的原理,也運用在山區的道路上,讓開車上山更容易。

刀子和剪刀是經常使用的工具,仔細觀察它們的外型,刀片前端窄、後端寬,是兩片斜面的組合。具有這種特徵的簡單機械稱為「楔子」,這個特徵可將往下力量轉為橫向,讓物品分開。

人類祖先千年前就懂得將物體與地面的接觸面由平面改為圓形,大幅減少了摩擦力,並進一步將兩個大小的圓組合起來成為「輪軸」,做成馬車的輪子,常見的水龍頭和方向盤也是輪軸的應用。

人類跑不快也不能飛,跟很多動物比起來力氣也不大,為了解決生活上遇到的各種問題,累積了很多像是楔子、輪軸或斜面等科學知識,隨著科技進步,更多運用簡單機械原理的工具被發明和使用。

[blogimove-CPC-TAG=親子共讀社團-MODE=9]

[blogimove-CPC-TAG=簽名檔社團-MODE=9]

[blogimove-CPC-TAG=中文延伸閱讀-MODE=9]